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20171121把握机遇求新求变做洛阳双创时代的“领跑者”

发布时间:2020-02-05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服务的调研报告

□洛阳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学研结合、服务“双创”的重要平台。鼓励校企共建大学科技园,也是省市党委政府提升洛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围绕服务创新发展主题,依托洛阳产学研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支撑、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验和做法为全市科技园区及孵化器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一)创建背景

2010年1月,洛阳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将创建大学科技园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确定为试点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快组织实施。2011年2月,在整合政、学、研、金各方资源基础上,正式启动了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提出“集全市之力,聚优质资源,把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建成科技创新的辐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工作目标。

(二)发展定位

按照“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市场运作、开放办园”的发展思路,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学科、科研和人才等优势,依据洛阳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成立专业化运营公司进行管理。以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国际化开放创新引领园区、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为功能定位,着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及工业检测、高端教育培训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各产业之间有效、良性互动,构建中原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以及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服务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以及人才培育基地。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集聚创业服务、技术成果、科技人才、社会投入、研发条件、优惠政策的科技创业基地。

(三)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对创新载体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创新生态。各种有利政策的激励使创新创业热情高涨,留学人员、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返乡人员等创业“新四军”的带动效应明显。在互联网普及和技术变革时代,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技术流动,只要看到了市场需求,或者有技术突破的能力,就很容易诞生一批新生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间少了同业竞争,多的是合作、兼容、互补、共生,这些创新系构成了一种新的创新生态。二是大力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业创新新格局要求科技园区及孵化器利用自身的优势,有效地吸纳、协调、整合资源,从注重为创业者提供基础服务向注重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转变,提供产业细分领域的专业孵化服务。

二、主要做法

在洛阳市委、市政府和涧西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准确把握洛阳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契机,加快盘活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在孵化培育模式、专业服务能力、产业承载能力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转变与突破。

(一)创新主体集聚,实现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在龙头企业引领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主体来源和层次方面拓展渠道,从大学生到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从普通科研人员到行业专家,广泛吸纳高校师生、科技人员、企业高管、留学生归国创业者以及草根群体等不同类型、层次的创业群体,地域范围从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地区扩大到美国硅谷等国际城市、地区。以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第六人民医院组织器官再生中心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创新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了不同类型创新创业主体聚集的良好局面。

(二)服务功能优化,实现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

一是深化创业辅导服务。成立创业导师团,形成以创业导师为核心、创业辅导员为辅助、企业联络员为桥梁的孵化服务体系,制定星级服务标准,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将创业辅导向纵深推进,提高辅导成效。定期组织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等创业培训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内容的服务,助力创业企业发展。

二是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园区设立“科技创业种子资金”,以债权或股权的形式解决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已累计向近50家初创企业发放1000多万元。联合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成立规模100亿元的河南嵩山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协助企业申请大众创业扶持资金、玉洛汇计划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等政府资金扶持。

三是搭建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园区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难题进行备案梳理,利用高校股东单位的科技成果库,将可关联的资源进行了对接,有效地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信息链条断层的问题,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河南易准计量检测公司等一批企业与高校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专利转让等方面达成一致。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先后推动洛阳奥博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洛阳兰迪机械股份玻璃有限公司、洛阳罗伊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等单位在搬运机器人、钨钼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是搭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了破解企业人才需求难题,园区围绕招聘、培训、交流三大模块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破解企业人才需求难题。人力资源招聘方面,组织企业参加校园推介会、人才招聘会等,开辟网上招聘渠道,多措并举引进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人力资源培训方面,根据园区内企业需求,组织企业、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第三方制定年度培训课程,开展人才实训及定向培养。人力资源交流方面,在园区品牌活动——黑石咖啡系列活动中设立行业HR俱乐部活动,为HR俱乐部会员提供职场人脉资源、职场交流等服务。

五是协助拓展销售渠道。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市场拓展和推广、营销人员培训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围绕园区内、外两大市场,形成园区内企业互为客户、互为上下游,园区外企业间共享客户信息、抱团发展。洛阳银杏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园区帮助下扩展了市场覆盖范围,光电转换器等产品成功打入中航锂电、富士康等知名企业。

(三)孵化模式更新,实现综合型向专业化转变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采取“园中园”的方式加快推进专业众创空间建设,以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细分领域专业化众创空间。通过精准专业指导,整合产业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目前,该园区已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深圳光启、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智能控制、飞行器及超材料、智能语音等领域建设专业孵化空间。其中,中科院自动化所、深圳光启建立的众创空间已分别通过省级、市级备案。

(四)孵化范围拓展,实现区域性向全球联动转变

一是以“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与市侨联和省侨联的联系,成为留学人员实业报国的基地和海外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二是成立海外分支机构,在美国硅谷成立中美企业服务中心,打造“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国际服务平台和洛阳市招才引智桥头堡,积极开展与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横向交流合作。三是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第三代超高速光学相干层析(OCT)3D成像系统、自体组织再生中心等世界一流项目落户园区。四是举办中国(洛阳)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国际双创赛事品牌,为跨国双向孵化搭建平台。通过两届大赛的成功举办,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将实现国内外高端人才、金融资本、先进技术、优质项目等资源在洛阳的聚集,在洛阳与硅谷之间建立起常态化的对接机制,成为洛阳连接全球创新创业高地的桥梁。

(五)发展理念升级,实现企业培育向产业培育转变

一是实施产业链招商,集聚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成立产业发展委员会,结合洛阳市“565”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立足主导产业,围绕龙头企业供需“上下游”产业链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制定产业链图谱,寻找关联企业。通过理清企业产品、上下游企业以及销售渠道等情况,以市场需求作为对外招商引智的工具,逐步实现“招企业”向“招产业”的转变,形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业设计及工业检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培育格局,并不断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板块,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竞争的产业培育新格局。目前,园区的产业培育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入驻企业已达60余家,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二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科技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风险投资体制。广泛吸收海内外和社会资本,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引入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及采取有效的退出机制。

三是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市场调查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价廉、便捷的服务,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市场投资机会,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初创期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提高产业培育效率。

三、取得成效

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平台,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加快空间载体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实际,站位大局,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洛阳市情、富于原创性的“创新服务体系”:聚集政、产、学、研、金等创新必备要素,通过提供一系列以嫁接各种要素为核心的高附加值服务,最终在园区内形成各要素自由碰撞、相互耦合的“创新场”。

(一)空间载体建设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投用面积5.2万平方米,供电、绿化、道路、通信、公交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黑石咖啡众创空间、多功能会议厅、创业苗圃等办公配套一应俱全,健身中心、地下停车场、职工餐厅、公租房、银行等商务配套已建成投用。

(二)创新创业主体加速聚集,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累计引入各类科技型“双创”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30家,目前入驻企业总数突破210余家,引进了包括中科院自动化所、科大讯飞、深圳光启、华东理工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税收近1300万元,累计提供就业及实训岗位2600余个。

(三)引入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园区产业构成中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占比30%、现代服务业占比50%。其中,以来自美国硅谷的彭先兆博士团队,留日、美的田丰丰博士组织再生技术团队等为代表的创业团队,落地后开展产业化工作,在诊疗设备和人体组织再生等产业领域取得新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优质项目的持续引进,为该市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树立了标杆。

(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8个国家级荣誉或资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等领导先后莅临该园区考察调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持续提升,已成为洛阳市双创的一面旗帜。

面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示范区战略机遇,下一步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将聚焦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产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发展,计划新增载体建设8万平方米,使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实现载体空间建设新突破、创新创业新发展;建立从增材制造、核心器件、系统整机到应用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从科技成果评估、引进、融资、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实现新兴产业大跨越;引进国际领先原创技术团队数量15家以上,实现开放创新新突破。

    (课题组组长:满奇伟成员:张阳马健婷李利彦杜成杰)


洛阳国大学家科技园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商热线:0379-63002555
0379-63002666
客服热线:400-0379-666
物业热线:0379-80860361
  • 洛阳市新联会
  • 洛阳市侨联
  • IASP国际科技园协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2020 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豫ICP备1200803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30502000584号

地址:洛阳市涧西区龙裕路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 联系电话:0379-63002555 63002666 传真:0379-63002177

技术支持:中原洛科